逛完御所說早不早說晚不晚,還沒到找吃的時候,要逛名景點時間又不夠,想半天才想到說來三条通睇睇這邊的近代建築。
秀吉的時代三条大橋在鴨川上建起,成為東海道的出入口,也將穿過京都中心地帶的三条通接了上這條連結東西日本的重要幹道。三条通因此而繁華起來,明治維新後這一代蓋起了許多重要的公共設施、金融機構和商號,密集的洋風近代建築便成為三条通的代表風景。
遠在慶長年間(江戶初期)就創業的平樂寺書店。現在的店面是昭和二年(1927)蓋好的,立面的兩條壁柱和半球型的露臺是外觀重點。
你們能想像這樣的街屋以前在台灣要多少有多少嗎!?媽的。
中京郵便局,日本最早的郵便局之一,明治三十五年(1902)年建立。在上個世紀七零年代時中京郵便局差一點就跟台灣諸多歷史建物一樣被拆他媽的,但是經過反對運動的爭取後,改建計畫採取了內部重建、立面保留的方式,這是日本最初的案例。
赤煉瓦上布滿白色飾帶的標準辰野式建築,舊日本銀行京都支店,現在是京都文化博物館別館,於明治三十九年(1906)建立,它的設計師是辰野金吾的學生長野宇平治。這個男人正是台灣總督府的原始設計者。
講到台灣總督府的設計與建成其實還滿噴吃的。當初總督府是採取公開競圖的模式來甄選,參與競圖的除了長野以外還有另一個辰野的學生,松山森之助。
最後甄選的結果是長野的設計圖獲得乙賞,甲等從缺。原本長野的設計是外觀較為簡潔,裝飾性低的新古典主義建築,但是甲賞從缺的結果似乎也意味著總督府當局對長野的設計也不夠滿意。然後,實際負責工程的人,還是松山,因為他任職於台灣總督府營繕課,ㄆㄆ。所以結果就是,松山蓋出來的東西與長野的原始設計幾乎是完全不相干的東西了。
上圖是長野的原始設計。結果很明顯,完全被松山暴改了一頓,不知道長野有沒有很幹。
再回來繼續看一下京都文化博物館別館~裡面可以無料參觀。大廳內還保留了日銀時代的櫃台,馬的連櫃台乃至於窗口的欄杆這種簡單的東西都可以這麼有裝飾性是怎樣,人類文明真的有在前進嗎?
舊日本生命京都支店,大正三年(1914)由辰野金吾和片岡安共同設計。這座建築也曾經經過改建,只保留了東側的立面。
有異於辰野的招牌赤煉瓦風格,石砌結構比較類似片岡的風格,門口的解說牌是這樣寫的。不過其實辰野也不是只會蓋紅磚白條就是了,像他的日銀系列也大都是白色石磚風格。
再過去是舊不動貯金銀行京都支店。
這棟跟前面幾棟比起來,雖然時間上沒有差太遠(1916),但是已經開始前衛起來了。在細部上它已經不再使用西洋歷史式樣的建築語彙,沒有塔樓、圓拱和波浪型的線條,而是用抽象的形狀取代上述的元素來裝飾建築主體。
傷當有名的家邊德時計店,是京都現存最老的民間商業洋風建築。雖然也是赤煉瓦洋樓,但是顯然比公部門蓋出來的東西自由多了,譬如一樓那比例奇怪的拱窗。
裡面沒開燈,看來是暫時荒廢中。
最後逛到的一棟是1928ビル,曾作為毎日新聞京都支局使用,這名字就標記了它的建築年份。這棟大樓已經完全脫離了歷史式樣,星形的窗戶和多角形的露臺又聳又充滿了時代風味。
看到這裡也差不多精力耗盡了,回到京都文化博物館附近找到了INODA COFFEE。這裡有兩家店距離不遠,不確定那時去的是本店還是分店,不過總之喝起來普通,然後蛋糕也普通,我還是趕快去找吃了有感的東西好了。
最後回到旅館對面的食堂吃這個炭烤牛肉定食,不過吃了覺得,依然只是還好而已~左邊中間那一缽山藥泥讓人覺得意外好吃的程度可能還比牛肉高。
於是不滿足之下只好去便利商店買生火腿配啤酒當消夜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說話阿!不要偷偷看,這樣很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