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25日 星期四

刀與鎗,與殺之道義

如果說《艋舺》有什麼令我咀嚼再三的經典台詞,那絕不會是什麼「我混的不是幫派,是%&@$*...」或者「意義是三小...」這些明明就超庸俗又沒力的,也不會是和尚那句「我所作的一切都是為了你...」(沒錯這句微妙得讓人咀嚼,但是一點都不經典好吧)。

是「鎗是下等人的武器」這句話。在我耳裡,這句台詞絕不只是用以表現片中馬如龍的守舊,如此簡單而已。星際大戰裡,歐比王.肯諾比也留下了這段關於光劍的名言:

「這是一種更高雅的武器,屬於一個更文明的時代。」

同樣是奪人性命的工具,有何高下之分?關於這點,讓小丑先來為我們來一段引言:



「你想知道我為何用刀嗎? 槍太快了… 你無法珍藏那些… 小小的… 情緒。 你看,在他們的最後一刻,人們讓你看到他們真實的容貌。所以,以某種程度來說,我對你朋友們的了解比你一輩子都來得清楚。」

小丑是個變態,他因為他的變態而將這種殺戮的過程視為一種享樂。但是撇開其變態不談,他確實精準的陳述了刀的特殊性,也就是在奪去人性命的過程中,同時也無比具體的感受著肉體的毀壞,情緒的起伏,生命的從有至無。我個人相信,這對心理正常的人而言絕對不會是享樂,而會是一種沈重無比的體驗。

鎗又如何呢?

同為殺人的工具,鎗的效率遠遠超越了刀。鎗是遠距的,不像刀必須在一定的距離內肉搏,甚至利於偷襲。鎗是迅速的,讓人不容易反應過來。鎗的殺傷力也遠高於刀,可以不需要熟練的技術便擊中人體要害。總之,用鎗殺人,心理負擔遠小於親手持刀把人砍死。跟刀比起來,鎗殺的屍體外觀上或許相對比較不悽慘,很多時候,你甚至可能在幹掉對方的同時,卻根本沒看清楚對方的死狀。

於是這種單方面的,不對等的屠戮,更加容易讓人蔑視人命、看輕「殺人」這件事的沈重。因此會被武人視為「下等」也就不奇怪了。那是一種欠缺覺悟,任何人都可以輕易上手的屠戮。

在小說《冰與火之歌》中,有位總是親自執劍行刑,不仰賴劊子手的城主艾德史塔克。他對兒子說:

「如果你要取人性命,你至少應該注視他的雙眼,聆聽他的遺言......統治者若是躲在幕後,付錢給劊子手執行,很快就會忘記死亡為何物。」

於是,殺人便不僅是單方面的屠戮。藉由這種沈重的體驗,奪命的過程,也成了殺人者對被殺者的道義,這是何等吊詭,但又非常公平。無論你殺的人有多罪該萬死,殺一個人,本來就不應該是件輕鬆簡單無所謂的事。而以刀殺人的特性,維持了這樣的困難與負荷。當你以極近的距離看著對方的血肉飛綻、筋骨斷裂、劈砍穿刺的觸感從對方的身體經由刀傳到你手上、你可以和對方四目相接、注視對方眼裡的恐怖、看著對方從好好一個活人變成血淋淋的肉體,這種赤裸裸的震撼,不是躲在遠遠的一槍可以比的。這番沈重,得以讓殺人者在殺人同時,深深地體驗生命。

故,文明的不是刀,也不是殺人。刀依舊是兇器,殺人依舊野蠻,但正因為他凸顯了野蠻,而更具有警惕的力量。當殺人時的心境不再是血氣翻騰,而是感受生命的無常,這不就如末代武士片中說的嗎?

「每吸一口氣...每喝一杯茶...每殺一個人,都能體悟人生。這就是武士道。」

不過,以上的一切或許終究是我個人的文學性想像,拿這種觀點去看真實世界中的殺戮,會顯得格外可笑吧。就像神劍闖江湖第一集已開宗明義說了的那句:「劍即兇器,劍術即殺人術。」殺人就是殺人,一種終極的暴力,終極的犯罪。至於現實中真的會有堅決不用鎗的黑道嗎?還是有的。但是理由絕對沒有本文的這些道義思考。

純粹只是拿鎗會被判更重而已。

別說現代社會,絕大多數的殺人都是出自於邪惡的犯罪,即便是舊時代,那些刀劍不離身的職業武士,真如文學作品或後人的想像中,斬人的同時能心中無念或者充滿覺悟的又有多少?只是,既然真實世界如此噁爛,就讓這種奇特的道義在架空的世界或對過往的想像中裡偶然的存活一下也好吧!劍心不也說了:「跟現實比起來,我倒比較喜歡這種天真的想法。」

2010年2月22日 星期一

一腐二入三萌甲

這部電影我菊得很好看。不過因為我是Vader,所以我覺得好看的切入點可能會超怪的,喔齁齁齁齁齁齁~但是我可以保證絕對不是在惡搞或嘲諷就是了。

在看之前,其實我是有點抱著看到一部假台客電影的擔憂,不過片子開始後我就發現了,這部電影根本一點都不台。儘管它採用了台灣在地題材,並且在美術設計上盡可能的重建80年代的懷舊風,但是呈現出來的美學效果,在我看來反而比較接近某些香港電影中出現的舊美感。尤其是有幾個橫移的運鏡配上大紅大紫的色調,讓我一度覺得這是在向王家衛和杜可風致敬...

而劇情和人物塑造方面,更是遠離你我所認知的那種老台客世界的氣口。電影前半段還沒進入沈重情節的部份,那種青春洋溢又無憂無慮的不良小少年fu,我猜有很大一部份是出自副導(即《九降風》導演)林書宇的手筆。後半段的急轉直下和悲劇結局,我則覺得簡直是STAR WARS元素大拼貼阿!馬如龍長的是很台沒錯,不過這個人的性格設定根本是個老JEDI吧!「鎗是下等人的武器」這句話的概念跟歐比王對光劍和雷射鎗的看法沒什麼差別呀!(關於以刀殺人與以鎗殺人的差異,其實有很多道德觀、哲學和文學性的觀念可以講,很有趣,這可以另闢一文特別談)

和尚這傢伙就更不用說了,除了猴魔傾向昭然若揭以外,他重視感情,卻因重情而狠毒,乃至於背叛與墮落,這種人物塑造跟安那金天行者完全就是一掛的!瘋狗一直拉攏他到幹掉馬如龍,最後又被志龍幹掉那段,我看了都很想大喊"You were the chosen one!"呀!





比起角色塑造亮眼的和尚,志龍的表現只能算是中規中矩。不過個性討喜加上長得哭爸帥讓人覺得鳳小岳真他媽的是人生勝組。我真的沒看過留這種雞巴髮型加上這種花襯衫還可以一點都不台反而活像在走米蘭時裝周一樣的傢伙。難怪和尚會說「我所作的一切都是為了你(核爆)」

以上,總之,這部片根本不台,但是一部好電影該有的娛樂性、故事性他並沒有少,所以乾脆就不要把它當國片,效果就非常好了,哇哈哈。
接下來說一些我比較不喜歡的部份。不過反正結論是我喜歡這部電影,所以下面這些只是個人口味的問題也就並不是那麼重要。ㄆㄆ。

我不喜歡蚊子和小凝的那幾段對手戲,太過矯情了。開查某結果拿出隨身聽來一起聽,這梗用一次就很白爛了,居然還可以聽第二次第三次...(小龐對不起Q____Q,妳擠出淚水的地方我在冷哼...)

結尾那幾段勸世意味濃厚的os令人火大。用講得很白,並且近乎強行安插的方式,來交代作品的社會責任,是一種極度拙劣,戕害作品價值的手段。觀眾不是白痴,也不是需要被教育的幼兒,對於是非會有自己的判斷力。而創作者只要負責把電影拍得好看就夠了。

暫時就寫這些,其他有想到再補。恩。總而言之這部片很好看。改天來說說刀鎗與殺人。

2010年2月21日 星期日

最近喀掉的書




刺客列傳:國中時偶然翻到的夢幻名作終於再版了~不過比起改編史記的五篇本番,我更喜歡附錄的《最後的決鬥》。鄭問的畫技本可以是台灣漫畫界的寶貴資產,可惜台灣一向只能放這些創作者在嚴苛的環境裡單打獨鬥。

豐臣公主:《鹿男》作者新作。跟之前的《鹿男》和《荷爾摩》系列一樣,是以歷史和傳說為骨幹的現代傳奇。故事的緣起完全就是迪士尼tone,而情節中父子間的繫絆和使命傳承,以及佯裝無知卻默默支持著男人的女人們,還有大阪人的在地歸屬感與傲骨,雖然有那麼點矯揉,但卻也看得出作者描繪著自己的故里而流露出的深情吧。

李登輝的實踐哲學:跟李前總統過去的著作比起來,這本書並沒有什麼更新更深入的探討。我個人認為要認識李登輝此人,最經典的還是他的《武士道解題》吧。在講到近年台灣政局的部份,我個人覺得他在這本書裡的觀點似乎太過樂觀?(書中訪問時間多在三年前)但至少可以知道的是,他的基本立場從來不曾改變過,這點令我感到心安。

台灣紀行:花原價一倍買到的絕版書Q_Q。剛解嚴不久的90年代初正好也是我成長的時代,回想起來那個時代就像濃霧剛散開一樣,空氣中還留有霧水氣味,但是眼前一切卻突然的清晰了。司馬遼太郎也是在這樣的空氣中,一邊走訪台灣的各個場域,一邊寫下融合歷史思考的紀行吧。「三百年來,人們靠自己的力氣活過來的這座孤島,正如日本曾經將它據為自己領土是一項錯誤那樣,站在人類尊嚴之立場而言,我想既有的任何一個國家,都不應該跨海過來佔有這個島。」這是司馬遼太郎以外人之姿對台灣的反省與疼惜,也是我們應該要有的自覺。

勸學:在《坂上之雲》裡,日俄戰爭名將秋山好古提到了這本書中的一句話:「個人的獨立即國家的獨立」。當下令我震撼。因為多年前,肥敵在Rose Tour的時候也說過「當每個人都獨立的時候,台灣就獨立了」。因為這些契合,我買了這本書。面對明治維新這種史無前例的大躍進,這本書可視作教養一個現代文明人的教科書了。所謂的現代人不只於外在行止,亦在內在人格的涵養。台灣看似是個文明社會,但是從人治時代進入民主時代也不過短短十來年。這本書即便是老生常談,但是裡面談的東西,從人的精神獨立、民權思想、法治精神、舊文化束縛的揚棄...我們都還沒有觸到邊。

宗像教授異考錄11:宗像教授系列是我的日本漫畫首選。從一個個日本的古文明與神話傳說中,提出遠古人類跨疆域的文化交流假說。一開始看這部漫畫時常會覺得很shock,不過最近幾集那種衝擊感比較淡了,也更注重人物的性格塑造了。然後特別要講的是作者大概開始接觸佛學,有幾篇的案例開始融入佛教的哲學思考,會讓人看了以後想好幾天(然後一樣惘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