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15日 星期三

2013 平成二十五年十月十七日 祇園社

約早上九點半,到達八坂神社。

注意到了社號標最上端,「八坂神社」四個大字的頭上有一塊部位看起來明顯是挖空再嵌進去的,現在上面是兩個神紋。
個人推測原來在那個位置的應該是終戰前的舊社格「官幣大社」的刻字吧。戰後日本在GHQ的政策下實行了政教分離,過去由國家制定的舊社格被廢止,所以將刻字改掉,大概是這樣,吧。

而八坂神社這個名字也是經過改名的。明治維新以前因為神佛習合的影響,這裡以釋迦摩尼佛說法的祇園精舍為名,稱為祇園社,社內的主要祭神也是祇園精舍的守護神牛頭天王,到了日本後與素盞鳴尊習合,成為同一神。在過去提過的蘇民將來故事中,牛頭天王扮演了關鍵的角色,於是被人們視為疫病之神,祇園社也成為祈求健康的代表神社,從平安時代到現在都備受崇敬。

明治維新以後,政府下達神佛分離令,於是祇園社改名為八坂神社,祭神也順理成章的改回了素盞鳴尊的名號,不過京都人還是將八坂神社暱稱為「祇園桑」,它的門前町也依然叫做祇園,御朱印也還是寫「祇園社」。枯燥完了,快點進去照相。
恩對不起,我還是要來繼續枯燥,因為我沒有辦法寫出文藝和小確幸的氣味。

像這樣歷史悠久又地位崇高的神社,當然曾經有過一段相當秋條的日子了。因為被認為驅除疫病非常靈驗,所以不只是庶民,包括公家、武家與皇家都向祇園社做出了大筆的奉獻。就跟當代的諸多有力寺社一樣,祇園社盤據了龐大的領地和經濟資源,更獲得朝廷承認,握有能夠將公權力擋在社領之外的「不入之權」。作為延曆寺的末社,祇園社還有令朝廷畏懼的比叡山僧兵們當靠山。青年時代的平清盛就曾經因為和祇園社發生衝突而引發僧兵下山強訴,差點讓平清盛和他老豆平忠盛遭到流放。

YEAH〜這些宗教場域從來就不是個宗教歸宗教政治歸政治超脫俗世的清淨之地對吧。好拉暫停一下繼續逛下去。
這是境內攝社,以結緣為訴求的大國主神社,門口立了稻羽素兔和大國主的石像。我忘了有以前在blog沒有講過這個故事,不過太好了wiki有所以我可以不用打。總之因為這個結緣的故事,所以大國主被賦予結緣之神的形象。(聽說也跟祂在其他諸多神話中尬人無數有關。)
到拉,八坂神社。掛滿在舞殿四周的燈籠上面都寫著進獻的人名與商號,被指定為重要文化財的社殿是在1654年,德川幕府四代將軍家綱時代建成的。

遊客意外的不多,對照相非常有利。這時候已經快要十點,難道觀光客都睡到現在嗎?
面向社殿的右手邊看見了著名的「忠盛燈籠」。事情簡單說是這樣:白河法皇在祇園社這裡雨夜見鬼,於是命令平忠盛來打鬼。結果平忠盛生擒對方後發現只是個穿著蓑衣手持火炬來給石燈籠點燈的社僧。
所以就是這顆石燈籠是吧。

忠勝燈籠旁邊是惡王子神社,這座小型的攝社是奉祀主祭神素盞鳴尊的荒魂。以前講過荒魂就是神明狂暴面的屬性。不過在神話裡,素盞鳴尊幾乎都是狂暴的形象為主,已經夠荒了呀。
再過去還有貌似很紅,旁邊會噴出美容水的美御前社,奉祀的其實就是素盞鳴尊生下的宗像三女神。

往另外一頭看,齋館前面這個明治時代的獻燈感覺特別有趣。
不同於一般石燈籠造型的獻燈,這座獻燈看起來像是模仿銅鏡的造型,雕飾著滿滿的雲紋,鑲嵌在石刻中間的是電燈,燈罩上還有三つ巴的社紋。這個很酷。

八坂神社逛完了一圈,接著到隔壁的圓山公園跟龍馬、中岡銅像敬個禮。
為銅像題字的是戰後初代首相吉田茂。

基座上由京都高知縣人會長○○○○(字認不出來啦!)撰寫的銘文,特別令人注目的是其中批判了軍國主義與昭和軍閥。
接下來往北穿出公園,往平安神宮的方向晃過去。距離雖然不算近,但是途中有個公車不到的地方想去叨擾一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說話阿!不要偷偷看,這樣很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