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朋友BLOG看到這段話。
這句話我有深深的共鳴。
年紀漸長以後,從一開始看live總是好友聯誼性質大於音樂性質,漸漸的,變成一個人在舞台前回憶過去。曾經一群人熱烈期待某天的衝團,變成後來要約人時,都只能得到「再看看」、「很累」甚至「我才沒那麼閒」之類的答覆。
雖然自己也從狂搜高價水貨版的金屬頭漸漸變成不怎關心新團新消息,比聽搖滾樂更常聽J POP的衰弱咖,但是我依然深信認識搖滾樂這件事永遠改變了我。而每次進到live house,永遠有回到家的感覺,只是總覺得這個家沒有家人。
但是偶爾也很驕傲,保持這股心跳到最後的,不是他們,是我。
我不猴。猴的是你吧?(瞇眼)
回覆刪除想回應這句話:
「而每次進到live house,永遠有回到家的感覺,只是總覺得這個家沒有家人。」
對我來說live house我覺得是很熟悉的地方,就像練團室、樂器行、唱片行,是很熟很熟的地方,可是沒有家的感覺。
對我來說,家就在少數幾個人的身邊。不論是在世界上的何處,只要是我們相聚。那是我的家。
因為無論曾經多熱鬧多少人曾彼此熟識,最終能走入心裡的還是那幾個,最終能排除所有因素,以情和義相挺的還是那幾個。
同樣也因為我只有一個人,無法相挺很多人,所以一生中只能被幾人相挺,也是很合理的。畢竟沒有人可以顧到全部的人。所以,我覺得很幸運,擁有這幾個知心好友,人生因此而快樂完滿。
我對人與人的關係心態很悲觀。有知心好友是很幸福的事,有時有些人也會讓我產生情義相挺的感覺,但是我不願意去思考,「我跟他們到底是不是『好友』」。我現在很抗拒情感上依賴任何人的感覺,因為不想再體驗到失落吧。我知道過去那些情與義,在發生的一瞬間都是真心的,但是,人與事情總是會有變化。
回覆刪除隨著一些大大小小的經歷,我在自己心裡蓋了一道牆,然後也曾經大門被巨投打爆可是搞半天卻沒人進來佔領。
我也想過是不是因為很多人都有類似的經驗,所以都給自己蓋了道牆?但即使如此,我今後也沒辦法當那個先走出城牆的人。
我也是很「依賴」情感的人。
回覆刪除所以跌的也很慘。
後來看了命盤才知道:「X的!原來我就是會遇到這樣的感情。原來如此,更!」印證了好幾次,後來才下決心不要再依賴。依賴他,我還是我,不依賴他,我也還是我。這樣靜下來,想一想,就自在了些。
我也下了決心,但是下決心,跟事實上能不能做到是兩回事。情感是跟不上理智的,所以這才是煩惱的來源。
回覆刪除「妳只是放開,沒有放下。」
回覆刪除(「放下」定義是:有也無所謂,沒有也無所謂,有也好,沒有也好。)
這是我老師跟我說的。